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2023年第二批公开招聘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
01关于学院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以我国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之名命名的一座博物馆化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建筑风格现代,环境清幽,竹树环合,水波潋滟,中外文化艺术点染各处,古今人文希珍交相辉映。学院自2001年创建以来,在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先后设立了“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研究平台,产出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贡献了诸多业已推行的资政建议,在学界和文化界一直保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工作和学院发展需要,现面向国内外招聘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史、设计学、博物馆学等人文艺术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进入我院完成为期两年的博士后阶段研究工作。在站期间博士后按照学校和学院规定统一管理,享受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子女享受优质附属中小幼教育资源等。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将予以留用,出站后可优先申请天津大学副教授、副研究员(副高职称)、英才副教授等岗位及荣誉。
02应聘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风端正,无科研失信记录。
(2)199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同等条件下2023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4)国内外一流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博士(或硕博连读)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SSCI/A&HCI/CSSCI期刊论文,具备独立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参与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具备成为学校专任教师的发展潜力。
(5)拟进站的博士后需拥有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史、设计学、博物馆学或相关学科教育背景,并有志于非遗学或非遗博物馆研究。
03招聘名额本年度计划招聘博士后2名,其中非遗学相关方向1人,博物馆相关方向1人。
04合作导师冯骥才教授,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军人物。2001-2016年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12年与国家四部委发起传统村落认定工作。长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学术研究工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立档,主持中国木版年画普查、中国民间剪纸普查、中国唐卡立档、中国口头文学数字化,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以及苗族史诗亚鲁王、天津皇会立档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2001-2011》《20个古村落的家底》等大型文化档案,以及《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年画研究》等学科理论著作、论文集和刊物,为学界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成果与研究范式。
合作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民间美术史论、博物馆研究
05报名方式有意申报者请提前与我院非遗中心进行沟通联系,达成初步意向后,提供如下材料:
1. 个人简历及研究计划;
2.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策展经历、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复印件;
3. 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身份材料均需上传原件扫描件。
4. 博士研究生导师推荐信1封。
有意申请者请在2023年9月30日前将上述申请材料打包发送至学院邮箱: cong.liu@tju.edu.cn,联系人:柳老师
06相关待遇薪资待遇:按照天津大学薪酬体系执行
在站期间博士后按照学校和学院规定统一管理,享受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子女享受优质附属中小幼教育资源等。
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将予以留用,出站后可优先申请天津大学副教授、副研究员(副高职称)、英才副教授等岗位及荣誉。
07联系方式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电话:022-27401791
邮箱: cong.liu@tju.edu.cn,联系人:柳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