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组织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近尾声,现阶段很多考生都已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笔者就曾听不少考生抱怨当初上学写作文时就经常跑题,议论文更是没话说,确实,申论最后一题的大作文是很多考生的心中之痛,那么申论怎么可能得高分呢?其实,申论写作中我们的主题一般是确定的,即使是自己命题,很多考生也能想出一个观点来,也就是说中心论点是比较明确的,这一点上没有什么问题,难点在于怎样组织分论点,以及分论点组织好了怎么论证。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就来教你几招,让你迅速破解申论难题。 什么是分论点呢?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一、分论点的类型 分论点的常见类型有:递进式分论点、对比式分论点、辩证式分论点和并列式分论点。 (一)递进式分论点 1.第一种: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例如:中心论点为: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分论点:1.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是什么) 2.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为什么) 3.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怎么样) 2.第二种: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等等。 例如:(2014年国家申论·地市级第五题)给定资料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中心论点为:放慢脚步,自在有为。 分论点:1.让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加强心理引导是根本。 2.让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完善社会治理是关键。 3.让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思路。 三个分论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二)对比式分论点 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 例如:中心论点为:实践出真知。 分论点:1.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可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三)辩证式分论点 即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例如:中心论点为:逆境与成才。 分论点:1.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2.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设置分论点,能较全面地把握中心观点,而不会失之片面。 (四)并列式结构 1.概念分析法,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构思 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例如,以“勇敢”为话题拟定三个分论点: (1)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2)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3)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这三个分论点都是从“勇敢是什么”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的。 2.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构思 从因果这个角度来拟定分论点,“因”指分论点,“果”指中心论点。即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例如:中心论点为: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分论点:(1)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亲情的沟通。 (2)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友情的沟通。 (3)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爱情的沟通。 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亲情、友情、爱情的角度来论述为什么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3.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怎么样”的角度展开构思 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 例如:(2015年国家申论·副省级第五题)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中心论点为: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 分论点:(1)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需要为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性的技术创新注入人性的光辉。 (2)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需要合理利用科技成果,摆脱科技对人类的异化困境。 4.角色分解法,从范围、职业、地域等角度展开构思 例如,以“关注你身边的人”为话题拟定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欣赏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从而陶冶我们年轻的心。 (2)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欣赏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从而使我们变得更坚强。 (3)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欣赏他们为理想拼搏而洒下的汗水,从而使我们更有斗志。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贫穷的人”、“成功的人”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的。 以上是设置分论点的四种类型,学完了上述方法之后,建议考生找些题目来及时练一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拟写分论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为好。 2.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3.分论点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不可随意放置。 4.各分论点最好以首括句形式置于段首,若分论点较长,则可以单独设段。 5.各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一致,字数相当,使分论点所在的段落构成排比段。 6.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7.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二、拟定分论点的思路 知道了分论点的类型后,有的考生可能会觉得还是想不出具体的分论点,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拟定分论点的思路。 第一步--联想 联想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即让思维向不同的角度发散,看看能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即多提。 例如:围绕“变化”这个话题,就可以从“哪些领域有变化”、“变化有何作用”、“变化需要什么”、“什么样的人不怕客观条件的变化”等角度深入思考。思考的结果会得出如下这些观点: 1.变化是一种生存能力。 变化是一种本能。 变化是一种智慧。 变化是一种处世方法。 变化是一种改进技巧。 2.各个领域都存在变化。 生物界存在变化,生物遵循生物发展规律而变化,才能生存下去,生物不遵循生物发展规律而变化,就有可能被淘汰。 人类社会存在变化,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接受新事物的变化,才会使社会进步,违反社会发展规律死守旧事物的变化,会使社会退步。 个人也需要变化,个人随着变化竞争的环境而变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个人不变化就适应不了变化竞争的环境,就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3.变化应一分为二地看。 好的变化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是积极的,会促进发展。 不好的变化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是盲目的,会阻碍发展。 4.向好的方向变化作用很大。 适宜的变化可以使我们的事业得到发展。 适宜的变化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完善。 适宜的变化可以使我们生活幸福。 适宜的变化可以使我们品尝快乐。 适宜的变化可以使我们收获成功。 5.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多方面的素质。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勇气和胆量。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有能辨别优劣好坏的选择的眼光。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多次变化并及时进行修正。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把握时机,该变时变,不该变时千万不能变。 6.一个人具备好的本质(素质),就不怕客观的变化。 一个人具备高超的才能,就不怕客观的变化。 一个人有才华,就不怕客观的变化。 一个人有坚强的意志,就不怕客观的变化。 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就不怕客观的变化。 一个人有恒心,就不怕客观的变化。 7.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得出一些辩证的观点,要求如下: (1)要用互相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特点。 (2)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事物的反面,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 (3)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须知世上万事万物无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辩证的观点如下: 变化是把双刃剑,变化的结果本身有利有弊,要利用益处,避免弊端。 变化有好的也有坏的,要擦亮眼睛辨别好坏,欢迎好的变化。 需要本质不变时,外表可以变化,但本质绝对不能变化。 需要本质变化时,本质绝对要变,不能用外表的变化来代替。 需要变化时变化,不需要变化时要坚守自己的阵地。 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一切。 这些观点,都可以作为文章的论点或者相应的分论点,但是需要进一步筛选。 第二步--比较,选择 1.从个人实际出发,看看对哪一点有较深的体会、认识,哪一点在申论材料中有相关体现,找到足够的材料(论据)来进行阐述。 2.在有体会、有认识的基础上,力求论点有点新意、有点深度。如“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该怎么办呢”这个观点就有点深度。 3.筛选的结果是确立好中心论点并且选好分论点,这样一篇文章的框架就基本形成了。 (1)可以选一个大点作为中心论点,然后再选取几个小点做分论点多角度进行论证。 例如:中心论点为:各个领域都存在变化。 分论点:个人存在变化。 家庭存在变化。 社会存在变化。 (2)也可以直接用三个大点作为三个分论点,或从三个大点各选出三个小点作为分论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 例如:中心论点为:我们应坚持向好的方向变化。 分论点:变化是一种生存能力。(是什么) 向好的方向变化作用很大。(为什么) 一个人向好的方向变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怎么做) 总之,中心论点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它要集中鲜明,分论点犹如大脑的心室、动脉,它属于大脑,服从大脑的指挥,并给大脑提供多样的血液及动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王才网 ( 晋ICP备11000463号-10 )
GMT+8, 2024-12-27 00:12 , Processed in 0.0445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